省級示范國家重點學校 省級示范國家重點學校 省級示范國家重點學校

          中專專業

          來源:十堰市醫藥衛生學校 發布時間:08-23 21:48

          一、專業名稱:護理

          二、學    制:三年

          三、專業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能,能在各類醫療衛生和社區服務機構從事護理、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

          四、人才培養標準

          以護理崗位需求為標準,通過3年學習,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與服務態度,并能順利通過國家執業護士資格考試.

          1、掌握本專業必需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保健知識。

          2、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具有以護理對象為中心,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

          3、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對護理對象進行健康評估,具有分析和解決臨床常見護理問題的綜合能力。

          4、具有規范、熟練的基礎護理和??谱o理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對護理對象進行病情變化、心理反應和藥物療效的觀察能力。

          6、具有對急、危、重癥病人管理能力。

          7、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

          8、具有運用衛生保健知識,進行基本健康指導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倫理意識、法律意識、醫療安全意識、以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有健康的體魄。

          10、具有良好的醫療服務文化品質、心理調節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11、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

          12、具有初步獲取專業領域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

          臨床護理方向:

          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掌握美容醫學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及法規。

          五、主干課程

          德育課程(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人體解剖學基礎、生理學基礎、病理學基礎、藥理學基礎、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護士禮儀、人際溝通、及內、外、婦、兒科護理等30余門課程。

          六、主要教學改革內容

          各門課程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強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自學成才能力、實踐能力、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早期接觸臨床,注重基礎與臨床的滲透,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臨床課教學與執業資格考試相接軌。增強預防為主的觀念,拓寬學生的專業面和知識面,增強社會適應性。

          1、理論教學環節:精選課程結構,開設有《護理心理學》、《人際溝通》、《護理倫理》、《護理禮儀》等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適應當前醫學的發展。

          2、實踐性教學環節:各學科對課內實驗環節、運用現代化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予以重視并積極創造條件開放了部分實驗室和對學生進行實習前強化訓練。

          3、社會實踐能力訓練:結合社區見習、假期社會實踐及臨床實習對學生進行訓練和開展研究性的社會調查。

          4、考試改革:對核心課程利用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對畢業考試實行實習操作考核、平時考核與理論考試相結合。

          七、主要實踐教學環節:1、醫院見習; 2、畢業實習; 3、畢業設計

          一、專業名稱:康復技術

          二、學    制:三年

          三、專業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 熟練掌握康復技術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在康復中心或康復醫院、康復門診、綜合醫院的康復醫科、療養院、社區康復站從事康復治療技術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

          四、人才培養標準

          以崗位需求為標準,通過3年學習,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與服務態度,并能順利通過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

          1、掌握康復醫學基本理論和必要的醫學基礎知識。

          2、能以康復治療對象為中心,收集資料,分析病史,合理制定康復計劃,綜合實施康復治療技術并能康復效果評定。

          3、能應用康復保健知識,向個體、家庭、社區提供整體康復和保健服務,并能開展教育康復。

          4、具有康復管理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識。

          5、具有規范的康復治療技術基本操作能力。

          6、對各種不同病人能正確地實施康復治療技術。

          7、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倫理意識、法律意識、醫療安全意識、以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有健康的體魄。

          8、具有良好的醫療服務文化品質、心理調節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9、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

          10、具有初步獲取專業領域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

          五、時間分配與學時安排

          1、時間分配   3年共計150周。第14學期各為26周,其中教學18周,入學教育或教學見習1周,長假1周,復習考試1周,寒暑假5周;第3學年46周,其中畢業實習40周(包括醫院及社區實習32周、社會實踐8周),長假2周,畢業復習、考試2周,就業教育2周。

          2、學時安排  每個教學周為5天,每天教學時數為7學時,每學時45分鐘。

          六、課程設置與授課時數:(見教學進程表)

          七、主干課程

          德育課程(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人體解剖學基礎、生理學基礎、病理學基礎、藥理學基礎、中醫學基礎、針灸推拿學、疾病概要、康復功能評定、康復治療技術、康復護理技術、疾病康復學等20余門課程。   

          八、主要教學改革內容

          各門課程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強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自學成才能力、實踐能力、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早期接觸臨床,注重基礎與臨床的滲透,專業課教學與職業技能考試相接軌。增強預防為主的觀念,拓寬學生的專業面和知識面,增強社會適應性。

          1、理論教學環節:精選課程結構,開設有《人際溝通》、《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等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適應當前醫學的發展。

          2、實踐性教學環節:各學科對課內實驗環節、運用現代化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予以重視并積極創造條件開放了部分實驗室和對學生進行實習前強化訓練。

          3、社會實踐能力訓練:結合社區見習、假期社會實踐及臨床實習對學生進行訓練和開展研究性的社會調查。

          4、考試改革:對核心課程利用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對畢業考試實行實習操作考核、平時考核與理論考試相結合。

          九、教學進程表(見附表)

          十、主要實踐教學環節:1、醫院見習;2、畢業實習;3、畢業設計

          一、專業名稱:藥劑

          二、學    制:三年

          三、專業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熟練掌握藥劑專業技能,能在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行業從事藥品生產、營銷、應用和藥學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

          四、人才培養標準

          以藥劑專業各類工作崗位需求為標準,通過3年學習,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與服務態度,并能順利通過有關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為今后通過有關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為今后通過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打好基礎。

          1、掌握本專業必需的藥學、醫學、工程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2、掌握藥劑學等主干課程的基本理論,具有從事藥品生產、營銷、應用和藥學服務的基本能力。

          3、熟練運用藥學等專業知識處理實際工作問題,初步具有全面分析、綜合應用的能力。

          4、具有規范、熟練的藥劑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一定的參與藥事管理和醫藥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用藥指導,藥物不良反應檢測的能力;能夠在執業藥師的指導下,開展藥學服務工作。

          7、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倫理意識、法律意識、用藥安全意識,以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具有健康的體魄。

          8、具有良好的藥學服務文化品質、心理調節能力,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

          9、具有熟練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獲取專業領域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

          五、時間分配與學時安排

          1、時間分配   3年共計150周。第14學期各為26周,其中教學18周,入學教育或教學見習1周,長假1周,復習考試1周,寒暑假5周;第3學年46周,其中畢業實習40周(包括醫院及社區實習32周、社會實踐8周),長假2周,畢業復習、考試2周,就業教育2周。

          2、學時安排  每個教學周為5天,每天教學時數為7學時,每學時45分鐘。

          六、課程設置與授課時數:(見教學進程表)

          七、主干課程

          德育課程(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人體解剖學基礎、生理學基礎、藥理學基礎、藥物化學、中醫藥學概論、藥物分析、藥事管理、疾病概要、常用制劑技術與設備等30余門課程。 

          八、主要教學改革內容

          各門課程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強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自學成才能力、實踐能力、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早期接觸臨床,注重基礎與臨床的滲透,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臨床課教學與執業資格考試相接軌。增強預防為主的觀念,拓寬學生的專業面和知識面,增強社會適應性。

          1、理論教學環節:精選課程結構,開設有《人際溝通》、《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等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適應當前醫學的發展。

          2、實踐性教學環節:各學科對課內實驗環節、運用現代化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予以重視并積極創造條件開放了部分實驗室和對學生進行實習前強化訓練。

          3、社會實踐能力訓練:結合社區見習、假期社會實踐及臨床實習對學生進行訓練和開展研究性的社會調查。

          4、考試改革:對核心課程利用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對畢業考試實行實習操作考核、平時考核與理論考試相結合。

          九、教學進程表(見附表)

          十、主要實踐教學環節:1、醫院見習;2、畢業實習;3、畢業設計

          一、專業名稱(專業代碼

          家政服務與管理(181300

          二、入學要求

          應、往屆初、高中畢業生

          三、修業年限

          學制為三年

          四、職業面向

          面向社會與家庭生活相關的家庭服務業、家政企業,社會公共服務、社區服務、老年服務等機關、企事業單位,指導家庭科學生活,倡導時代進步生活方式與風尚,引領打造高質量、高效率和高素質的生活樣式,為每個家庭的優良經營與管理提供知識與技術幫助的崗位。見下表:

           

          面向行業

          面向崗位

          面向工作任務

          家庭服務業

          家庭管理

          家庭保潔、家庭餐服務、家庭秘書、家庭幼兒教育等

          家事指導

          新生兒養育指導等

          育嬰師

          新生兒、嬰幼兒照顧服務等

          老齡產業

          養老服務

          老年健康服務、老年娛樂服務、老年生活照顧等

          健康產業

          公共營養師

          幼兒園、中小學配餐、公共食堂配餐

          教育行業

          家政服務員培訓師、社區學校、幼兒園教師

          培訓師、教師等

          其他行業

          出版、廣告等與家庭、家政老年有關領域

          創意、企劃等

            

          五、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國家教育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高等性為內涵標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家政科學文化基礎和職業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勝任輔助指導家庭經營,為其幸福生活提供解決方案和知識技術支持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六、培養規格

          (一)知識結構

          1.具備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必需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

          2.掌握指導、輔助家庭生活的所必需的理論基礎,與幫助家庭解決生活現實常見問題的知識與技術。

          (二)能力結構

          1.具有家庭不同場景交往的禮儀能力。

          2.具有家庭保潔、家庭裝飾等家庭生活事務的能力。

          3.具有家庭飲食健康維護與日常飲食制作的能力。

          4.具有安全使用家庭電器及基本維護的能力。

          5.具有照顧家庭的老人、孕產婦和嬰幼兒及康復病人的能力。

          6.具有家政企業管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8.具有英語、計算機等相應水平的應用能力。

          9.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適應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

          10.具有以基本的創業知識為基礎的創業能力。

          (三)素質要求

          1.具有正確世界觀、豁達人生觀、科學價值觀的優秀觀念素質。

          2.具有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道德素質。

          3.具有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政治精神素質。

          4.具有樂于接納新事物,敢于革新,勇于創造的學習與實踐素質。

          5.具有樂觀、向上,積極、勤奮,堅強、忍耐,善良、寬容的心理素質。

          6.具有靈活、理性、嚴謹、求真、開放、務實的思想素質。

          7.具有健康、有活力,適應性強、抵抗力強的體魄素質。

          8.具有熱愛家庭、熱愛家庭生活事務,熱心從事家政相關工作的職業素質。

          七、課程設置及學時學分安排

          (一)公共基礎課程模塊

          1、德育(144學時):主要內容是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衛生法律法規、政治經濟與社會、哲學與人生,旨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政治經濟學基本觀點,具有法制觀念,能對職業生涯規劃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語文(10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90學時,實踐教學18學時):主要內容是文學作品閱讀訓練,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用文寫作能力和日??谡Z交際水平。

          3、英語(10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90學時,實踐教學18學時):主要內容是鞏固、擴展學生的基礎詞匯和基礎語法,培養學生聽、說、寫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讀懂簡單應用文的能力。

          4、體育與健康(144學時,其中理論教學24學時,實踐教學120學時):主要內容是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術與基本技能,旨在在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和健身的基本方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5、信息技術基礎(90學時,其中理論教學30學時,實踐教學60學時):主要內容是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文學處理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處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

           (二)專業基礎課程模塊

          1.基礎醫學概要(96學時,5學分)

          該課程包含,正常人體結構與功能,病原生物與免疫病原生物介紹常見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感染與免疫、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措施及人體寄生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性、寄生蟲病的流行、檢查和防治等;免疫主要介紹免疫系統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免疫病理和免疫學的應用等。病理學基礎,介紹疾病的基本病變、腫瘤病理、常見功能代謝紊亂、常見器官衰竭、常見疾病病理等內容。

          2.社會學基礎(48學時,3學分)

          該課程包含,社會學的概念,社會學的發展概況,社會學的意義和方法,社會,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社會運行的條件,人的社會化,社會角色,社會群體,社會分層,社會控制,社會行為,社會問題等內容。

          3.家政學概論(72學時,4學分)

          該課程包含,現代家庭的類型、結構,婚姻與愛情,家庭教育,家庭文化,家庭飲食,家庭保健,家庭服裝,家庭居家,家庭交際禮儀,家庭理財,家庭管理等內容。

          4.藝術欣賞(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藝術與藝術欣賞,音樂藝術,舞蹈藝術,繪畫藝術,雕塑藝術,書法藝術,工藝美術,建筑藝術,曲藝藝術,影視藝術,戲劇藝術,文學藝術,民間藝術等內容。 

          5.家庭教育學(72學時,4學分)

          該課程包含,家庭教育學的學科特點、研究對象、任務和內容,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國外家庭教育借鑒,家庭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家庭教育的原則,家庭教育的內容,家庭教育的方法,人的不同時期的家庭教育,特殊人群的家庭教育,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等內容。

          6.家庭膳食營養(72學時,4學分)

          該課程包含,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成分的功能和人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不同生理時期的群體營養特點,對群體的營養需求測算,并針對餐飲企業和集中供餐部門,介紹了膳食設計的原則和方法,研究烹調過程中營養成分的變化以及如何選擇正確的烹調方法,合理加工,防止營養成分流失,介紹食品原料、食品容器的衛生及選擇方法,介紹了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識及預防和急救措施等內容。

          7.管理學基礎(72學時,4學分)

          該課程包含,管理與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進,管理環境與商業倫理,管理決策,計劃工作,組織,領導工作,控制工作等內容。

          8.社會心理學(72學時,4學分)

          該課程包含,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學科性質和發展簡史。社會認知,自我意識,社會態度,人際關系,社會動機,利他行為,侵犯行為,群體心理,社會影響,,大眾心理,民族心理。

          (三)專業課程模塊

          1.家庭文秘與辦公自動化(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辦公自動化概述、Office辦公軟件應用、網絡辦公與辦公自動化系統、網絡信息獲取及電子郵件管理、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使用與維護等內容。

          2.現代居室環境設計(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設計風格,室內造型分類,室內裝飾設計的基本原則,室內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室內設計的幾種典型風格,空間風格等內容。

          3.家用電器使用與維護(72學時,4學分)

          該課程包含,家用電器使用注意事項,家用電器使用安全,冰箱的使用與養護,電熨斗的使用與養護,調光型燈具的使用與養護,電飯煲的使用與養護等內容。

          4.茶藝(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茶文化歷史、茶類知識、茶具鑒賞、擇茶用水、茶與健康、茶道的形成與表現、茶與文學藝術、茶的沏泡藝術等內容。

          5.基礎心理學(36學時,2學分)

          基礎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學基本原理和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的心理學。主要集中于兩個領域:其一是關于人類社會認知過程及其腦機制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其二是關于特殊人群(如吸毒群體、網絡依賴群體、殘疾人群體等)認知過程及其人格調節機制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6.家庭保健與護理(54學時,3學分)

          該課程包含,健康與保健,健康的物質基礎——正常的人體,健康的心理保健,家庭保健,家庭護理,常見疾病家庭保健與護理,家庭意外事故預防與家庭急救,生活與健康等內容。

          7.母嬰護理(72學時,4學分)

          該課程包含,新生兒護理,新生兒保健,新生兒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預防和護理,產婦日常生

          活護理,特殊產婦護理等內容。

          8.家庭管理學(72學時,4學分)

          該課程包含,家庭管理學概述,家居保潔,家庭衣物保養,家庭園藝,寵物飼養,家庭安全常識,家庭經濟管理,家庭環境管理,家庭社會環境等內容。

          9.人際溝通(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思維訓練、演講心理訓練、人際溝通的心理訓練、普通話訓練、誦讀訓練、 態勢訓練、社交、演講、辯論、求職、推銷、談判等內容。

          10.接待禮儀(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日常生活禮儀,儀表禮儀,工作禮儀,見面禮儀,交談禮儀,相處禮儀,餐椅禮儀,交通禮儀,書面禮儀等內容。

          11.針灸推拿技術(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針灸推拿學的淵源和發展概況,經絡的概念、循行路線及規律,腧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針灸技術中各種刺灸法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推拿功法的基本姿勢和練功方法,推拿作用原理及診斷方法,推拿技術中的手法操作等內容。

          12.家庭烹飪技術(72學時,4學分)

          該課程包含,烹調的概念與作用,烹飪原料的基本知識、烹飪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與勺工的基礎知識、配菜的基礎知識、火候的基礎知識、調味的基礎知識、烹飪原料的初步熟處理、上漿、掛糊與勾芡、家庭菜肴的烹調方法、菜肴的盛裝、家庭面點的制作方法、家宴知識、西式烹調概況等內容。

          13.家政服務企業經營與管理(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家政服務與家政服務公司,家政服務公司的設立,家政服務公司的一般運營,家政服務公司的人才資源管理,家政服務公司的績??荚u與職業生涯管理,,家政服務公司的財務管理等內容。

          14.醫療急救(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急診學科的基本理論及臨床常見急癥的病因、診斷、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治療等內容。

          (四)職業拓展課程模塊

          1.限選課

          1)花藝(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插花的源流,花材的來源、類型及其特點,花器的類型及特點,插花的流派,插花的基本技法等內容。

          2)文獻檢索(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文獻信息檢索基礎知識,文獻信息檢索基本原理,計算機信息檢索,網絡信息檢索工具,常用中文搜索引擎,常用英文搜索引擎,專題型、專門型搜索引擎,書目檢索系統,中文網絡數據庫檢索系統,行業信息資源系統,電子圖書系統,特種文獻信息檢索,國外綜合性

          檢索工具,國外專業性檢索工具等內容。

          3)應用文寫作(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應用寫作特點、分類和作用,應用寫作的特征,應用寫作技法,典型應用文寫作等內容。

          4)職業生涯規劃(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原則、方法、步驟與意義等內容。

          5)生活化學(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化學與生命、化學與環境、化學與能源、化學與材料等,旨在讓學生獲得與生活相關的化學知識,并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具備活學活用化學科學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的內容。

          6)中醫藥膳(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藥膳理論,藥膳制作技術,藥膳配方,藥膳原料,實踐指導等內容。

          7)市場營銷(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市場營銷導論、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市場購買行為分析、營銷信息系統、市場細分化戰略、企業戰略計劃過程與市場營銷管理過程、市場競爭戰略、產品策略、價格策略、營銷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國際市場營銷、價格組合策略、渠道組合策略、營銷倫理、營銷戰略、營銷的實施與控制、市場營銷新發展等內容。

          8)會計基礎(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會計概念,會計基本職能,會計要素與會計科目,會計等式與復式記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賬務處理程序,財務會計報告等內容。

          9)家庭用藥常識(36學時,2學分)

          該課程包含,備藥用藥常識,介紹家庭常用中西藥物的選認、質量鑒定、貯存,使用中需注意的主要問題,常見病的常用西藥,常見病的常用中成藥,書后附錄了衛生部公布淘汰的西藥及中成藥品種,可供家庭購藥時參考等內容。

          2.任選課

          1)基礎樂理(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音樂最基本的知識,音的特性、節拍、節奏、音程、調式、和弦、調性關系、基本曲式結構以及記譜法等內容。

          2)聲樂(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以人的聲帶為主,配合口腔、舌頭、鼻腔作用于氣息,發出的悅耳的、連續性、有節奏的聲音;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以及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等內容。

          3)舞蹈(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基本類型及特點,舞蹈基礎動作等內容。

          4)老年康復保?。?/span>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康復與康復醫學的定義,康復醫學的手段和工作方法,康復評定技術、作業療法技術、運動療法技術等內容。

          5)旅游地理(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包含,旅游地理概述,我國及世界著名旅游景觀自然地理條件、旅游線路設計等內容。

           八、教學進程總體安排

          九、教學實施保障

          (一)教學場所

          表三 教學場所匯總表

          教學場所分類

          場所條件

          教學活動

          一般教室

          校內教學樓多媒體教室

          理論課教學

          實訓室

          校內實訓中心多媒體、設施實訓室

          技能實踐訓練

             校外實訓基地

          校外合作企業

          頂崗實踐

           

          (二)師資力量

          本專業目前有專職教師三名,為更好充實本專業師資力量,實行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策略,從市人民醫院、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系聘請兼職教師授課,壯大師資力量。

           (三)教學資源

          1.教材選用基本要求

          優先選用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建設部規劃教材和?。ㄊ?、自治區)規劃教材,鼓勵選用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特色鮮明的校本教材。

          2.圖書配備基本要求

          配備與人文教育、專業教學相關的紙質圖書資料和期刊,定期選購和更新相關圖書資料,以滿足教師和學生查閱、學習和提高,保證教師與學生順利獲取相關知識和信息,開展備課、學習和實訓等教學活動。

          3.數字資源配備基本要求

          具備電子圖書資料庫,滿足師生在線所搜查閱學習。依托智慧職教、人衛慕課在線教育平臺建設各課程的教學資源庫,形成數字化課程在線學習平臺。各課程資源包括:電子教材、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文件、政策法規、音視頻講解、習題與試題庫等內容。

          (四)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對象的不同特點和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要求、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達成教學目標。

          1)講授法: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酒店管理理論知識的教學采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地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游刃有余地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酒店實際發生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梳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

          3)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本專業實操課最為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實訓場所在規劃、建設時均按照企業實際經營模式設計建設,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環境,比如實際的酒吧、實際的前廳、客房環境下,在根據企業各崗位的工作任務,設定教學內容。再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仿真近乎真實的環境下、切實的工作任務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讓學生感受了企業工作的實際狀態,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這種教學方法在酒店專業職業技能課程中的運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適應今后工作環境的能力。

          4)項目教學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參與完成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自然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五)學習評價

          針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包括線下過程性評價、筆試形式的終結性評價和線上過程性評價三部分組成:

          1. 線上學習過程性評價

          學習評價類型

          線下過程性評價

          筆試形式的終結性評價

          線上過程性評價

          占比(100%

          30%

          50%

          20%

          線上學習過程以學生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習記錄和在線測試、課程作業完成情況來進行客觀評價。

          2.線下定期學習過程性評價

          教師組織的定期集中學習,根據學生集中學習的參與情況、學習效果、技能掌握情況來進行客觀評價。

          3. 筆試形式的終結性評價

          課程學習結束,通過筆試的形式,完成課程的終結性評價。

          學生提供課程相對應的職業技能證書、工作經驗證明,來置換對應課程學分,鼓勵學生通過職業技能證書的自主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六)質量管理

          對于人才培養的質量,采用PDCA的動態循環質量管理模式,按照專業課程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執行、檢查、處理過程來有效實施質量管理。同時根據課程教學效果、第三方評價反饋、教學督導反饋、企業單位評價、學生評價進行適當調整,從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

          十、考核評價與畢業要求

          (一)學生成績考核評價

          學分式考核評價:考核主要包括知識、技能兩方面。分考試和考查兩種,考試應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包括理論考試和技術操作考試??疾榭稍谄綍r教學過程中安排。每學期考試課程一般為3-5門。畢業實習的主要科目應進行逐科考試??荚嚭细窠o予相應學分,理論課16-18學時計1學分,實踐每周計1學分,選修課至少3學分。

          (二)畢業要求

          1.德育合格

          學生科規定的德育成績合格,沒有處分,或者處分已經撤銷。

          2.學業合格

          實行學分制,在規定年限內修夠129學分。

          3.體質健康測試達標

          體質健康測試達標成績在50分以上(含50分)。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符合免測條件、按規定提交免測申請并獲得批準者不受本條畢業資格的限制。

          4.畢業實習成績合格,畢業考試成績合格。

          一、專業名稱(專業代碼

          (一)專業名稱:老年服務與管理

          (二)專業代碼:181400

          二、入學要求

          應、往屆初、高中畢業生

          三、修業年限

          1、學制為三年

          2、推行“1+X”證書方式,對持有養老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生可以進行置換相應課程學分。

          四、職業面向

           

          序號

          對應職業(崗位)

          典型工作任務

          1

          護理員

          老人基本生活照料、心理問題照護

          2

          營養師

          膳食調查、營養咨詢

          膳食指導

          3

          保健按摩師

          保健按摩

          4

          老年心理咨詢師

          心理咨詢,心理干預

          5

          社會工作師

          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服務社會行為矯正

           

           

          五、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老年服務與養老機構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具備良好的服務技能、經營管理和團隊合作能力,能夠從事養老照護和養老機構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六、培養規格

          (一)知識結構

          1.具備本專業所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

          2.掌握老年服務與管理人員所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主要包括老年學概論、社會學基礎、老年心理學、老齡政策與法規等。

          (二)能力結構

          1.熟練掌握家庭餐飲的制作和家庭電器的使用操作。

          2.具有對老年人進行健康、護理和生活料理服務的能力。

          3.具有對老年人疾病照護、康復養生保健的能力。

          4.具有為老年人休閑活動組織與策劃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養老機構經營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較強的市場營銷和人際溝通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語會話能力和操作計算機的能力。

          8.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素質要求

          1.具備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素質。

          2.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和社會公德。

          3.具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

          4.具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意識。

          七、課程設置及學時學分安排

          (一)公共基礎課程

          1、德育(144學時):主要內容是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衛生法律法規、政治經濟與社會、哲學與人生,旨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政治經濟學基本觀點,具有法制觀念,能對職業生涯規劃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語文(10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90學時,實踐教學18學時):主要內容是文學作品閱讀訓練,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用文寫作能力和日??谡Z交際水平。

          3、英語(10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90學時,實踐教學18學時):主要內容是鞏固、擴展學生的基礎詞匯和基礎語法,培養學生聽、說、寫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讀懂簡單應用文的能力。

          4、體育與健康(144學時,其中理論教學24學時,實踐教學120學時):主要內容是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術與基本技能,旨在在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和健身的基本方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5、信息技術基礎(90學時,其中理論教學30學時,實踐教學60學時):主要內容是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文學處理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處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

           

          (二)職業基礎課程

          1.老年學概論(72學時,4學分)

          通過學習,使學生熟悉老年服務與管理的學科背景、現狀,熟練掌握老年人服務與管理的職業領域、目標、內容和方法,具備一定的老年人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的評估、疾病的預防和干預、老年人相關制度和機構的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運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2.管理學基礎(72學時,4學分)

          該課程主要講授管理與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進,管理環境與商業倫理,管理決策,以及管理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四大基本職能,掌握管理活動的基本策略,同時培養學生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能力。

          3. 老齡政策與法規(36學時,2學分)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社會養老服務與老年人權益保障、老年人獲得贍養扶助的權利、老年人的婚姻關系、老年人遺產的繼承、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醫療保障、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和享受社會優待、老年人人身及財產安全等內容。本課程有利于擴大學習者的政策視野,掌握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方法和途徑,具備協助老年人分析并處理相關法律問題的能力。

          4.老年服務與管理概論(72學時,4學分)

          通過對老年人、老齡產業、我國養老服務體系構成等內容的講解,使學生對老年服務行業和老年服務產業有個基本認識,培訓學生積極獻身老齡行業的志向。

          5.人際溝通(36學時,2學分)

          思維訓練、演講心理訓練、人際溝通的心理訓練、普通話訓練、誦讀訓練、 態勢訓練、社交、演講、辯論、求職、推銷、談判。

          6. 老年社會工作(36學時,2學分)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老年人的特征、生活方式;掌握老年社會工作基本理論、方法和技巧;熟悉老年社會行政、教育、權益和社會保障相關的政策法規;掌握老年社會工作涉及的文化、婚姻與家庭、臨終關懷等領域相關知識;通過案例分析、集體討論、角色扮演等學習模式,初步形成運用社會工作理論、方法、技巧解決老年工作的能力。

          (三)職業技能課程

          1. 老年人活動組織與策劃(36學時,2學分)

          旨在使學生掌握老年人體育活動、文化活動、娛樂休閑活動、旅游休閑活動、養生活動、節日活動、心理保健活動等策劃知識,使學生掌握常見老年人活動類型的策劃與組織技能,能夠指導、組織老年人進行各種健身活動。

          2.飲食營養與衛生(36學時,2學分)

          通過學習營養素與能量、各類食物營養素價值、食品衛生與安全、食品衛生與安全、營養調查及評價、老年人營養配餐與食譜編制、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膳食指導等內容,使學生掌握營養學的基礎知識并應用于老年人的營養調查評定、食譜編制、慢性病的防治等方面,更好的為老年人服務。

          3.老年健康評估(72學時,4學分)

          老年綜合健康功能評估需要從身體、精神、社會心理、自理能力等多維度測量老年人整體健康功能水平。合理有效的評價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態和健康需求,有助于將有限的社會化養老資源更合理地用于提供老年醫療和養老服務,改善老年人群的生存質量。

          4老年護理技術(72學時,4學分)

          通過對老年人常用的消毒方法、基本給藥方法、冷熱療法、常用急救技術、臨終關懷等的基礎知識和技術方法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護理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和護理職業素養。

          5養老機構管理(72學時,4學分)

          本課程主要通過講述養老機構的建設、規章制度、護理工作管理、醫療服務管理、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和檔案管理、財務管理等內容,旨在使學生了解養老機構的日常運作事務,培養學生從事養老機構人事、財務、業務等具體事務管理能力。

          6老年生活照護(72學時,4學分)

          旨在使學生掌握老年人生活起居飲食、老年生活護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熟練掌握飲食營養與飲食護理、排泄護理、身體清潔照料、體位變換與移動、穿著照料、老年癡呆護理、睡眠護理,適合老年人生活環境的創建、家務技藝的基本技術和方法,具備一定的評估、診斷、評價等方面的操作能力。

          老年康復護理(72學時,4學分)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經絡、腧穴、保健按摩、針灸保健、中藥保健、運動保健以及老年人常見問題的保健等內容,掌握康復保健的理論、知識、技能,能針對老年人常見癥狀和疾病制定康復保健方案。

          (四)職業拓展課程

          1. 家庭烹飪技術(40學時,2學分)

          烹調的概念與作用,烹飪原料的基本知識、烹飪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與勺工的基礎知識、配菜的基礎知識、火候的基礎知識、調味的基礎知識、烹飪原料的初步熟處理、上漿、掛糊與勾芡、家庭菜肴的烹調方法、菜肴的盛裝、家庭面點的制作方法、家宴知識、西式烹調概況

          2.老年產品營銷(36學時,2學分)

          圍繞老年產品市場營銷必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包括市場營銷概念與理念、老年市場調研、老年市場營銷環境分析、老年消費行為分析、老年產品競爭戰略、老年產品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與定位、老年產品品牌管理、老年產品策略、老年產品服務營銷、產品定價策略、銷售渠道策略、老年產品促銷策略等。

          3.茶藝和插花(36學時,2學分)

          茶藝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

          插花通過了解插花的類型、形式、搭配等內容,培養學生居室布置的能力。

          4.中國傳統文化(36學時,2學分)

          通過對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傳統節日等內容的介紹,來提升學生的自身修養。

          5.烹飪技術(36學時,2學分)

          以家庭烹飪課程為基礎,對課內教學內容進行熟練化練習,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家庭餐制作能力。

          八、教學進程總體安排(略)

          九、教學實施保障

          (一)教學場所

          表三 教學場所

          教學場所分類

          場所條件

          教學活動

          Ⅰ 一般教室

          校內教學樓多媒體教室

          理論課教學

          Ⅱ 實訓室

          校內實訓中心多媒體設施實訓室

          技能實踐訓練

          Ⅲ 校外實訓基地

          十堰市人民醫院老年醫養中心、十堰市老年公寓等

          頂崗實踐

           

          (二)師資力量

          本專業目前有專職教師三名,為更好充實本專業師資力量,實行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策略,從護理系和康復系聘請兼職教師授課,壯大師資力量。

          (三)教學資源

          1.教材選用基本要求

          優先選用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建設部規劃教材和?。ㄊ?、自治區)規劃教材,鼓勵選用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特色鮮明的校本教材。

          2.圖書配備基本要求

          配備與人文教育、專業教學相關的紙質圖書資料和期刊,定期選購和更新相關圖書資料,以滿足教師和學生查閱、學習和提高,保證教師與學生順利獲取相關知識和信息,開展備課、學習和實訓等教學活動。

          3.數字資源配備基本要求

          具備電子圖書資料庫,滿足師生在線所搜查閱學習。依托智慧職教、人衛慕課在線教育平臺建設各課程的教學資源庫,形成數字化課程在線學習平臺。各課程資源包括:電子教材、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文件、政策法規、音視頻講解、習題與試題庫等內容。

          (四)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對象的不同特點和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要求、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達成教學目標。

          1)講授法: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酒店管理理論知識的教學采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地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游刃有余地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酒店實際發生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梳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

          3)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本專業實操課最為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實訓場所在規劃、建設時均按照企業實際經營模式設計建設,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環境,比如實際的酒吧、實際的前廳、客房環境下,在根據企業各崗位的工作任務,設定教學內容。再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仿真近乎真實的環境下、切實的工作任務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讓學生感受了企業工作的實際狀態,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這種教學方法在酒店專業職業技能課程中的運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適應今后工作環境的能力。

          4)項目教學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參與完成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自然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绊椖拷虒W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五)學習評價

          針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包括線下過程性評價、筆試形式的終結性評價和線上過程性評價三部分組成:

          學習評價類型

          線下過程性評價

          筆試形式的終結性評價

          線上過程性評價

          占比(100%

          30%

          50%

          20%

           

          1.線上學習過程性評價

          線上學習過程以學生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習記錄和在線測試、課程作業完成情況來進行客觀評價。

           

          2.線下定期學習過程性評價

          教師組織的定期集中學習,根據學生集中學習的參與情況、學習效果、技能掌握情況來進行客觀評價。

          3. 筆試形式的終結性評價

          課程學習結束,通過筆試的形式,完成課程的終結性評價。

          學生提供課程相對應的職業技能證書、工作經驗證明,來置換對應課程學分,鼓勵學生通過職業技能證書的自主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六)質量管理

          對于人才培養的質量,采用PDCA的動態循環質量管理模式,按照專業課程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執行、檢查、處理過程來有效實施質量管理。同時根據課程教學效果、第三方評價反饋、教學督導反饋、企業單位評價、學生評價進行適當調整,從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

          十、考核評價與畢業要求

          (一)學生成績考核評價

          學分式考核評價:考核主要包括知識、技能兩方面。分考試和考查兩種,考試應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包括理論考試和技術操作考試??疾榭稍谄綍r教學過程中安排。每學期考試課程一般為3-5門。畢業實習的主要科目應進行逐科考試??荚嚭细窠o予相應學分,理論課16-18學時計1學分,實踐每周計1學分,選修課至少3學分。

          (二)畢業要求

          1.德育合格

          學生科規定的德育成績合格,沒有處分,或者處分已經撤銷。

          2.學業合格

          實行學分制,在規定年限內修夠111學分。

          3.體質健康測試達標

          體質健康測試達標成績在50分以上(含50分)。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符合免測條件、按規定提交免測申請并獲得批準者不受本條畢業資格的限制。

          4.畢業實習成績合格。

          一、專業名稱:醫學影像技術

          二、學    制:三年

          三、專業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熟練掌握影像技術操作技能,能在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相關領域從事影像技術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

          四、人才培養標準

          以醫學影像技術崗位需求為標準,通過三年學習,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服務態度,并能通過相關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

          1、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和衛生保健知識。

          2、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專業基礎知識。

          3、掌握常用醫學影像設備的構造和基本原理,具備常規影像技術操作能力。  

          4、具有維護常用醫學影像設備及排除簡單故障的能力。

          5、掌握醫學影像學的 基本理論,能夠對各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做出影像學診斷。

          6、具有一定計算機操作能力,掌握初步的網絡技術。

          7、具有初步運用衛生保健知識,進行衛生宣傳和健康指導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職業創新能力。

          9、掌握一定的社科人文知識,具有人際溝通的能力、 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

          五、時間分配與學時安排

          1、時間分配   3年共計150周。第14學期各為26周,其中教學18周,入學教育或教學見習1周,長假1周,復習考試1周,寒暑假5周;第3學年46周,其中畢業實習40周(包括醫院及社區實習32周、社會實踐8周),長假2周,畢業復習、考試2周,就業教育2周。

          2、學時安排  每個教學周為5天,每天教學時數為7學時,每學時45分鐘。

          六、課程設置與授課時數:(見教學進程表)

          七、主干課程

          德育課程(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解剖學基礎、生理學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X線物理及防護、病理學基礎、疾病概要、影像影像設備、X線攝影化學與暗室技術、、影像診斷學、影像技術學、超聲診斷學等20余門課程。

          八、主要教學改革內容

          各門課程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強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自學成才能力、實踐能力、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早期接觸臨床,注重基礎與臨床的滲透,專業課教學與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相接軌。增強預防為主的觀念,拓寬學生的專業面和知識面,增強社會適應性。

          1、理論教學環節:精選課程結構,開設有《人際溝通》、《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等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適應當前醫學的發展。

          2、實踐性教學環節:各學科對課內實驗環節、運用現代化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予以重視并積極創造條件開放了部分實驗室和對學生進行實習前強化訓練。

          3、社會實踐能力訓練:結合假期社會實踐及臨床實習對學生進行訓練和開展研究性的社會調查。

          4、考試改革:對核心課程利用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對畢業考試實行實習操作考核、平時考核與理論考試相結合。

          九、教學進程表(見附表)

          十、主要實踐教學環節:1、醫院見習;2、畢業實習;3、畢業設計

          一、專業名稱:口腔修復工藝

          二、學    制:三年

          三、專業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能在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口腔工藝技術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

          四、人才培養標準

          以口腔修復工藝崗位需求為標準,通過3年學習,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專業知識 職業技能 與服務態度,并能夠通過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

          1、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醫學知識、相關學科知識。

          2、掌握口腔工藝技術專業的專業基本知識。

          3、具有較熟練制作常用修復體和常用矯治器的能力,能初步分析和解決義齒加工實踐中的問題。

          4、具有對口腔工藝設備正確使用和保養維護的能力,初步掌握常見故障的排除。

          5、具備正確使用口腔修復常用材料的能力。

          6、具有初步的口腔保健和口腔疾病預防的知識和技能。

          7、掌握口腔修復工藝中的美學技能,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

          8、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

          9、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倫理意識、法律意識、安全意識以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有健康的體魄。

          10、具有良好的服務文化品質、心理調節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11、具有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取專業領域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

          五、時間分配與學時安排

          1、時間分配   3年共計150周。第14學期各為26周,其中教學18周,入學教育或教學見習1周,長假1周,復習考試1周,寒暑假5周;第3學年46周,其中畢業實習40周(包括醫院及社區實習32周、社會實踐8周),長假2周,畢業復習、考試2周,就業教育2周。

          2、學時安排  每個教學周為5天,每天教學時數為7學時,每學時45分鐘。

          六、課程設置與授課時數:(見教學進程表)

          七、主干課程

          德育課程(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人體解剖學基礎、生理學基礎、疾病學基礎、口腔解剖學、口腔生理學、口腔疾病概要、口腔工藝材料學基礎、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口腔正畸工藝技術、口腔預防保健基礎、口腔工藝設備、口腔醫學美學等20余門課程。

          八、主要教學改革內容

          各門課程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強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自學成才能力、實踐能力、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早期接觸臨床,注重基礎與臨床的滲透,專業課教學與職業技能考試相接軌。增強預防為主的觀念,拓寬學生的專業面和知識面,增強社會適應性。

          1、理論教學環節:精選課程結構,開設有《人際溝通》、《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等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適應當前醫學的發展。

          2、實踐性教學環節:各學科對課內實驗環節、運用現代化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予以重視并積極創造條件開放了部分實驗室和對學生進行實習前強化訓練。

          3、社會實踐能力訓練:結合假期社會實踐及臨床實習對學生進行訓練和開展研究性的社會調查。

          4、考試改革:對核心課程利用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對畢業考試實行實習操作考核、平時考核與理論考試相結合。

          九、教學進程表(見附表)

          十、主要實踐教學環節:1、醫院見習;2、畢業實習;3、畢業設計

          一、專業名稱:醫學檢驗技術

          二、學    制:三年

          三、專業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熟練掌握醫學檢驗操作技能,能在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經驗、衛生檢驗、病理檢驗技術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

          四、人才培養標準

          以醫學檢驗專業各類工作崗位需求為標準,通過三年學習,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服務態度,并能通過相關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

          1、掌握醫學檢驗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

          2、掌握醫學檢驗專業的基本專業知識。

          3、熟練掌握醫學檢驗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

          4、具有將常規檢驗項目與臨床疾病相聯系的初步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倫理知識、法律知識、醫療安全意識,以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有健康的體魄。

          6、具有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文化品質、心里調節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

          7、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

          8、具有對本專業基本業務進行初步管理的能力。

          9、具有初步獲取專業領域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

          五、時間分配與學時安排

          1、時間分配   3年共計150周。第14學期各為26周,其中教學18周,入學教育或教學見習1周,長假1周,復習考試1周,寒暑假5周;第3學年46周,其中畢業實習40周(包括醫院及社區實習32周、社會實踐8周),長假2周,畢業復習、考試2周,就業教育2周。

          2、學時安排  每個教學周為5天,每天教學時數為7學時,每學時45分鐘。

          六、課程設置與授課時數:(見教學進程表)

          七、主干課程

          德育課程(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人體解剖學基礎、生物化學、病理學、臨床醫學概要、寄生蟲學檢驗技術、微生物檢驗技術、免疫學檢驗技術、病理檢驗技術、生化檢驗技術、臨床檢驗等20余門課程。

          八、主要教學改革內容

          各門課程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強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自學成才能力、實踐能力、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早期接觸臨床,注重基礎與臨床的滲透,專業課教學與職業技能考試相接軌。增強預防為主的觀念,拓寬學生的專業面和知識面,增強社會適應性。

          1、理論教學環節:精選課程結構,開設有《人際溝通》、《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等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適應當前醫學的發展。

          2、實踐性教學環節:各學科對課內實驗環節、運用現代化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予以重視并積極創造條件開放了部分實驗室和對學生進行實習前強化訓練。

          3、社會實踐能力訓練:結合假期社會實踐及臨床實習對學生進行訓練和開展研究性的社會調查。

          4、考試改革:對核心課程利用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對畢業考試實行實習操作考核、平時考核與理論考試相結合。

          九、教學進程表(見附表)

          十、主要實踐教學環節:1、醫院見習;2、畢業實習;3、畢業設計

          一、專業名稱:制藥技術(102000

          二、招生對象與學制:

          1、招生對象:應往屆初、高中畢業生

          2、學制:三年

          三、專業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畢業后在醫藥生產企業從事藥物生產、質檢、技術管理、藥品營銷及設備維護等工作。

          四、人才培養標準

          以制藥技術工作崗位需求為標準,通過3年學習,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與服務態度,并能順利通過有關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

          1、掌握本專業必需的藥物合成、制藥工藝、醫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2、具有化學制藥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與實驗技能。

          3、具有較強的化學制藥工藝生產設計、操作和管理能力。

          4、具有原料藥檢驗能力,正確使用和維護一般化學制藥生產設備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參與醫藥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法律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及全面分析、綜合應用的能力。

          7、具有熟練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

          8、具有初步的獲取專業領域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

          五、時間分配與學時安排

          1、時間分配 3年共計150周。第14學期各為26周,其中教學18周,入學教育或教學見習1周,長假1周,復習考試1周,寒暑假5周;第3學年46周,其中畢業實習40周,長假2周,畢業復習、考試2周,就業教育2周。

          2、學時安排  每個教學周為5天,每天教學時數為7學時,每學時45分鐘。

          六、課程設置與授課時數:(見教學進程表)

          課程設置由5個模塊構成: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選修課程模塊、畢業實習模塊。

          七、主干課程

          德育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無機與分析化學基礎、有機化學、藥理學基礎、中醫藥學理論、天然藥物學基礎、天然藥物化學基礎、藥物化學、藥物分析技術、藥物制劑技術、藥品調劑技術、藥物儲存和養護技術、疾病概要、醫院藥學概要、常用制劑技術與設備、GMPGSP概述

          八、教學見習與畢業實習

          第三、四學期各安排1周教學見習,第五、六學期畢業實習共40周分別安排在湖北天圣康迪藥業、湖北長江藥業、湖北清大中藥飲片公司、十堰市宏康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及國藥控股有限公司進行。

          九、考核

          1、學生學習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包括畢業實習)、選修課程,所有課程均應參加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態度3方面。

          2、必修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2種,各門課程的考核必須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 ,跨學期課程按學期分別計算;成績評定采用百分制,未通過必修課程考核時,可補考2次。

          3、選修課的成績評定采用合格與不合格制,未通過選修課程考核時,可補考1次。

          4、畢業實習應進行考核,考核通過為畢業實習合格。

          5、藥物制劑技術、藥品調劑技術等實踐性強的課程應進行技能考試,成績單列。

          6、畢業考試課程為藥物分析技術、藥物制劑技術、藥品調劑技術理論考試。

          7、所有課程考試通過,準予畢業。

          一、專業名稱:中藥(101800

          二、招生對象與學制:

          1、招生對象:應往屆初、高中畢業生

          2、學制:三年

          三、專業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性人才。具備中藥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畢業后在中藥材種植、生產經營、調劑等部門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中藥專門人才。

          四、人才培養標準

          以工作崗位需求為標準,通過3年學習,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與服務態度,并能順利通過有關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

          1、掌握中藥學基礎理論和專業實際工作所必需的臨床藥學知識。

          2、掌握中醫學基礎理論和中藥鑒別監測操作技能,以及中藥炮制加工和制劑的制備技術。

          3、掌握與本專業有關的現代藥學知識和技能,可從事一定中藥制作和科學研究的輔助工作。

          4、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及法規。

          5、有基本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知識,能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中藥并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6、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法律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及全面分析、綜合應用的能力。

          7、具有初步的獲取專業領域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

          五、時間分配與學時安排

          1、時間分配 3年共計150周。第14學期各為26周,其中教學18周,入學教育或教學見習1周,長假1周,復習考試1周,寒暑假5周;第3學年46周,其中畢業實習40周,長假2周,畢業復習、考試2周,就業教育2周。

          2、學時安排  每個教學周為5天,每天教學時數為7學時,每學時45分鐘。

          六、課程設置與授課時數:(見教學進程表)

          課程設置由5個模塊構成: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選修課程模塊、畢業實習模塊。

          七、主干課程

          德育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中藥學、中藥藥劑學、中藥炮制技術、中藥化學技術、中藥方劑學、中藥鑒定技術、中藥藥理與應用、中藥分析學。

          八、教學見習與畢業實習

          第三、四學期各安排1周教學見習,第五、六學期畢業實習共40周分別安排在十堰市中醫院、十堰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鄖陽區人民醫院、鄖陽區中醫院、湖北清大中藥飲片公司等進行。

          九、考核

          1、學生學習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包括畢業實習)、選修課程,所有課程均應參加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態度3方面。

          2、必修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2種,各門課程的考核必須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 ,跨學期課程按學期分別計算;成績評定采用百分制,未通過必修課程考核時,可補考2次。

          3、選修課的成績評定采用合格與不合格制,未通過選修課程考核時,可補考1次。

          4、畢業實習應進行考核,考核通過為畢業實習合格。

          5、中藥炮制技術、中藥鑒定技術等實踐性強的課程應進行技能考試,成績單列。

          6、畢業考試課程為中藥鑒定技術、中藥藥劑學、中藥炮制技術理論考試。

          7、所有課程考試通過,準予畢業。

          一、專業名稱:助產

          二、學    制:三年

          三、專業培養目標

          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能,能在各類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和社區服務機構從事臨床助產、護理、母嬰保健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

          四、人才培養標準

          以助產崗位需求為標準,通過3年學習,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與服務態度,并能順利通過國家執業資格考試。

          1、掌握本專業必需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保健知識。

          2、掌握遺傳、優生優育的有關知識及國家計劃生育的政策和法規知識。

          3、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具有以護理對象為中心,實施整體護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觀察和規范的處理正常分娩、正常產褥、新生兒護理及健康指導的能力,能配合醫生進行妊娠診斷、產前檢查。

          5、具有對難產及產科急、危、重癥病人初步的應急處理能力和配合搶救能力。

          6、具有對護理對象的病情變化、心理反應和藥物療效進行初步觀察和處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開展母嬰保健及計劃生育指導的能力。

          8、具有規范、熟練的基礎護理和??谱o理基本操作技能。

          9、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倫理意識、法律意識、醫療安全意識、以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有健康的體魄。

          10、具有良好的醫療服務文化品質、心理調節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11、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

          12、具有初步獲取專業領域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

          五、時間分配與學時安排

          1、時間分配   3年共計150周。第14學期各為26周,其中教學18周,入學教育或教學見習1周,長假1周,復習考試1周,寒暑假5周;第3學年46周,其中畢業實習40周(包括醫院及社區實習32周、社會實踐8周),長假2周,畢業復習、考試2周,就業教育2周。

          2、學時安排  每個教學周為5天,每天教學時數為7學時,每學時45分鐘。

          六、課程設置與授課時數:(見教學進程表)

          七、主干課程

          德育課程(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人體解剖學基礎、生理學基礎、病理學基礎、藥理學基礎、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護士禮儀、人際溝通、及內、外、婦、產、兒科護理、母嬰保健等30余門課程。   

          八、主要教學改革內容

          各門課程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強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自學成才能力、實踐能力、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早期接觸臨床,注重基礎與臨床的滲透,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臨床課教學與執業資格考試相接軌。增強預防為主的觀念,拓寬學生的專業面和知識面,增強社會適應性。

          1、理論教學環節:精選課程結構,開設有《人際溝通》、《護理禮儀》《護理心理學》、《護理倫理學》等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適應當前醫學的發展。

          2、實踐性教學環節:各學科對課內實驗環節、運用現代化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予以重視并積極創造條件開放了部分實驗室和對學生進行實習前強化訓練。

          3、社會實踐能力訓練:結合社區見習、假期社會實踐及臨床實習對學生進行訓練和開展研究性的社會調查。

          4、考試改革:對核心課程利用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對畢業考試實行實習操作考核、平時考核與理論考試相結合。

          九、教學進程表(見附表)

          十、主要實踐教學環節:1、醫院見習;2、畢業實習;3、畢業設計

          學校公眾號二維碼
          學校概況
          學校簡介
          歷史沿革
          歷任領導
          現任領導
          招生就業
          招生簡章(文)
          招生簡章(圖)
          報名須知
          專業介紹
          十堰市醫藥衛生學校
          聯系我們

          招生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十堰大道15號

          辦公室電話:0719-7232385

          招生辦電話:0719-7229053

          成教自考:7229051 13971938672(金主任)

          實習監督咨詢電話:07197232385

          copyright©十堰市醫藥衛生學校信息技術中心維護備案審核:鄂ICP備05006245號永久域:www.petshenanigans.com
          狠狠做五月深深爱婷婷